課程詳情 在線報名
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10月13日舉行 《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正式發布
據*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公布的消息,10月13日,2014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以下簡稱“兩岸四地交流研討會”)在澳門舉辦。研討會以“職業精神與職業判斷”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并設三個研討專題:“會計師誠信及道德標準”、“會計師事務所持續發展與保證質量的平衡”及“復雜經濟環境中會計師職業判斷的應用”。
作為本屆兩岸四地交流研討會的一項重*果,《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旨在為會計師們提供職業判斷的指導,并鼓勵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自愿借鑒采用或作為本組織制訂相關指南的參考基礎。
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合力推出《職業判斷指南》
據了解,“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是在海峽兩岸會計師行業研討會的基礎上,由會計師組織共同發起建立的會計師專業研討交流機制。這個機制的建立得到國務院港澳辦、臺辦的大力指導和積極支持。
海峽兩岸會計師行業研討會自1996年開始,共舉辦了8屆。自2006年起,擴大為由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輪流承辦,每年選擇一個共同關心的主題進行研討,目前已連續舉辦9屆。這一研討機制,為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開展專業交流、加強業務合作,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而職業判斷也是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共同關心的話題之一。2012年在臺灣舉辦的兩岸四地交流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對職業判斷問題表達了強烈關注。
為指導和幫助兩岸四地注冊會計師提升職業判斷能力,2013年在青海舉辦的兩岸四地交流研討會上,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決定合作制訂《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以兩岸四地交流研討會名義發布,并委托中注協負責起草工作。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還聯合成立了職業判斷指南起草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代表以及執業界和學術界專家組成,負責指導職業判斷指南的制訂工作,并對《指南》文本進行審定。
今年9月16日,起草工作指導委員會對《指南》文本進行了討論和審議,形成了《職業判斷指南(草案)》。當時的與會專家還對媒體表示,希望以此為起點,合作推進職業判斷方面的案例研究,為實務工作提供更多參考。
據介紹,在《指南》起草的過程中,起草工作指導委員會充分借鑒了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會、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以及部分專家學者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和相關專家學者、執業界人士的專業意見和智慧。10月13日,《指南》正式出爐。
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師的核心能力
根據有關定義,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是指在審計準則、會計準則和職業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冊會計師運用相關專業訓練、知識和經驗,作出適合審計業務具體情況、有根據的行動決策。
中注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毓圭在研討會上表示,職業判斷是會計職業的精髓,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師的核心能力,在推進會計師行業發展的諸多任務中,提升職業判斷意識,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樹立職業判斷權威,無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業內人士解釋稱,對于從事高級智力活動的會計師職業,其專業服務是基于職業經驗和專業判斷。比如,對于審計來說,被審單位不發生重大錯報風險基本是不可能的,只是對于發生風險的成因要進行職業判斷。
對此,《指南》明確指出,財務報告編制者和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是財務報告的核心。如果沒有職業判斷對知識、經驗的靈活運用,僅靠機械執行會計和審計程序,財務報告機制無法有效運作。在任何情況下,財務報告的編制和審計都離不開由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在具體情形下作出的職業判斷。
據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實體經營的不確定性增加。在這種經濟環境下,實體從事的每項經濟業務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風險,大部分會計事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如賒銷業務存在壞賬風險,產品擔保和售后服務會導致或有負債等。財務報告編制者在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時,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估計,即財務報告編制者需要作出職業判斷。注冊會計師要對財務信息發表意見,就需要對財務報告編制者的判斷進行再判斷。
此外,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來說是外部人員,不可能時刻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也不可能無限量地獲取被審計單位的信息,同時,還需要考慮審計效率和報告時限等因素。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其認為必要的審計工作以獲取相關信息發表意見時,需要運用職業判斷。
《指南》對職業判斷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闡述
《指南》對職業判斷的概念和必要性,職業判斷與專業勝任能力、職業標準的關系,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的主要領域,職業判斷的決策過程,影響職業判斷質量的因素等進行了闡述和討論,以倡導注冊會計師提高職業判斷的意識和能力,并為如何做好職業判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提供參考和建議。
其中,對于職業判斷的主要領域,《指南》稱,它涉及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各個環節。一方面,職業判斷貫穿于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始終,從決定是否接受業務委托,到出具業務報告,注冊會計師都需要作出職業判斷;另一方面,職業判斷涉及注冊會計師執業中的各類事項,包括與具體會計事項相關的職業判斷、與審計過程相關的職業判斷,以及與遵守職業道德要求相關的職業判斷。
《指南》指出,職業判斷存在風險,通常受時間壓力、知識和經驗不足以及所獲取信息有限等因素的影響。由于存在風險性,注冊會計師并不能保證職業判斷完美無缺,可能會發生判斷偏差。注冊會計師通常需要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發生判斷偏差的可能性,例如,會計師事務所通常可以建立決策機制,由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作出重要的職業判斷。
對于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的基本要求,《指南》認為,職業判斷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職業標準的框架下作出,并以具體事實和情況為依據。如果有關職業判斷的決策不被該業務的具體事實和情況所支持或者缺乏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職業判斷就不能作為不恰當決策的理由。
《指南》指出,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的決策過程通常可劃分為下列五個步驟:確定職業判斷的問題和目標,收集和評價相關信息,識別可能采取的解決方案,評價可供選擇的方案,得出職業判斷結論并作出書面記錄。
《指南》表示,衡量職業判斷質量的標準通常包括下列方面:一是準確性和意見一致性,二是決策一貫性和穩定性,三是可辯護性和書面記錄。而對于職業判斷質量的影響因素,《指南》認為,注冊會計師是職業判斷的主體,其個體特征對職業判斷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通常來說,注冊會計師的下列特征可能對職業判斷質量產生積極影響:一是知識、經驗和專業技能,二是獨立、客觀和公正,三是職業懷疑。
此外,《指南》還針對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質量,向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監管*以及準則制定機構提出了建議。
陳毓圭指出,世界經濟形勢在變化,會計職業處于新的環境,會計職業判斷也面臨新的任務和責任。為此,會計師要加強會計理論學習,拓寬自身的知識領域,把握執業準則的精髓,掌握并遵循職業判斷的程序,實現職業判斷自強,并以此增進職業判斷的自覺、自信和自律。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