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人群:*類是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需要給病人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和診治;第二類是學校的教師,他們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需要提高學生全方位能力;第三類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第四類是司法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心理學愛好者、社會工作者和已經或正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非專業人士等都需要考慮參加心理咨詢鑒定考試。另外,生就業壓力大,如果能夠取得一門認可的證書,相對于沒有證書的學生而言在人才市場上會有較大的優勢
新生活:心理咨詢業大有可為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人們的健康理念不斷更新進步,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蘊涵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心理咨詢業日漸紅火。心理咨詢業的興起是有著深刻而復雜的歷史根源和現實依據的。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競爭機制在經濟生活中的基礎作用日益顯著,傳統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高依賴、低風險承受力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人生遇到挫折是難免的,有的人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就能擺脫心理困境,但是有的人卻深陷不能自拔。人在遇到挫折時一般有三種反應,一是恐懼和回避,二是憂郁和悲傷,三是憤怒和攻擊,前兩者客觀上對社會不具有破壞性,而后者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有可能對他人和社會構成潛在危害。
心理咨詢師以新興的朝陽職業,可觀的職業收入和高尚的社會層次列居第十位,在國內心理咨詢師職業同樣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的患者多達1600多萬,1.5億青少年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就有3000萬人。*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專家普遍認為,*心理咨詢行業存在較大就業潛力,*的心理咨詢師尚有47.6萬的缺口。當前,*的心理咨詢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走向職業化。也大力提倡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三級甲等醫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中*學校都要求配備心理咨詢師。許多企業已經將心理咨詢納入了企業培訓的范疇,目前,在教育、醫療、武警、監獄、殘聯、婦聯、社區、企業等系統的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師已陸續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各行各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也正強烈需求更多的專業心理咨詢師投入到心理健康這項事業中來。而目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從業人員還不足3000人,1000所大專院校中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在67萬所中*里只有少數學校配備了兼職心理咨詢人員,專業人員少之又少,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強大的社會需求為我們心理咨詢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