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道題中可以學到什么
—— 評雅思寫作備考中的“題海戰術”
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
在雅思考試的聽說讀寫四門科目中,大多數考生最擔心的莫過于寫作了,時常會出現投入精力最多、耗費時間最長、考試分數最低的現象,這往往和考生備考方式不合理有關。在雅思寫作備考中,考生比較容易進入的一個誤區就是“題海戰術”。到處收集作文題目,然后每天寫2-3篇,以期寫作水平在能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其實不然,適當數量的寫作實戰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非批量生產、機械運動,最重要的是能從題目中以小見大、舉一反三,掌握相關類型題目的解題精髓。在此,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寫作組專家將以劍橋系列C5T1的Task 1為例,探討如何從一道曲線題中學到這一類圖型的應對策略。
The graph below show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between 1940 and
這是一幅典型的多線圖,圖中有三條曲線,分別代表美國、瑞典和日本三國老年人的比例變化情況。在正常情況下,這類圖形可以采用分線描述的方法,把每條曲線的信息都描寫清楚,最后再進行總結和對比。但是可以發現,圖中代表美國和瑞典曲線的走勢大體相仿,只有在2000年到2030年這段時間里有所差異,可以采用分組思想并為一組來寫,而日本的曲線走勢比較不同,因此可以單獨描寫。
但是與常規圖形不同的是,這幅圖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包含了過去、現在和將來。那么在描述的時候如果完全是按照曲線的順序來進行,肯定會碰到時態表達的問題,比如在2000年到2030年這段時間里的變化趨勢到底應該用什么時態來寫,而且在描述每條線變化的時候,都會碰到同樣的問題,這時就應該考慮多線圖是否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這時,出自雅思考官之手的范文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The graph shows the increase in the ageing population in
In 1940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aged 65 or more stood at only 5% in
In spite of some fluctuation in the expected percentages, the proportion of older people will probably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A more dramatic rise is predicted between 2030 and
范文采用的是按時間分段,也就是按時態的不同,進行分塊說明。主體段第一段是描述過去發生的數據變化情況,第二段則是預計將來的發展趨勢。這種按時態劃分的思路,使得文章脈絡清晰,讓人眼前一亮。
那么如果時態一致,也就是說,時態不再成為劃分圖形依據的時候,是否又只能按曲線一條一條地寫呢?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假設這幅圖上的時間區間不是從1940到2040,而是從1840到1940,那么這時同樣還是可以按照時間來劃分的。當然,劃分時間段不是絕對的,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便于把內容清晰地表達出來?;谶@個原則,這張圖可以劃分為三個時間段:第一段(1840-1880),美國和瑞典是在逐漸上升的,而日本則是緩慢下降到最低值;第二段(1880-1930),美國基本保持穩定,瑞典繼續保持上升趨勢,但是伴隨著較明顯的波動,日本從最低值開始穩步上升;第三段(1930-1940),美國、瑞典和日本三國的比例都是在快速上升的,其中日本的上升幅度最大。這樣劃分下來,可以發現,每個時間段內,各條曲線圖的趨勢還是相對單一的,因此比較好寫,而且條理也清楚。
由此,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分析總結出,曲線圖的寫作思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線條劃分來寫,一種是按時間劃分來寫。一般來說,線條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前者,也是最常規的寫法。如果圖中線條數量較多,且圖形特征不是很明朗,則可以斟酌后者是否可行。
當然,時態的一致性,以及范文中的一些地道的表達都是值得學習和注意的,而一道題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練習一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邊練習邊思考,在練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掘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推而廣之到一類題型,以小見大,舉一反三,把自己從盲目而疲憊的“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有選擇、有針對、有想法地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攻克雅思寫作難關。
范文采用的是按時間分段,也就是按時態的不同,進行分塊說明。主體段第一段是描述過去發生的數據變化情況,第二段則是預計將來的發展趨勢。這種按時態劃分的思路,使得文章脈絡清晰,讓人眼前一亮。
那么如果時態一致,也就是說,時態不再成為劃分圖形依據的時候,是否又只能按曲線一條一條地寫呢?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假設這幅圖上的時間區間不是從1940到2040,而是從1840到1940,那么這時同樣還是可以按照時間來劃分的。當然,劃分時間段不是絕對的,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便于把內容清晰地表達出來。基于這個原則,這張圖可以劃分為三個時間段:第一段(1840-1880),美國和瑞典是在逐漸上升的,而日本則是緩慢下降到最低值;第二段(1880-1930),美國基本保持穩定,瑞典繼續保持上升趨勢,但是伴隨著較明顯的波動,日本從最低值開始穩步上升;第三段(1930-1940),美國、瑞典和日本三國的比例都是在快速上升的,其中日本的上升幅度最大。這樣劃分下來,可以發現,每個時間段內,各條曲線圖的趨勢還是相對單一的,因此比較好寫,而且條理也清楚。
由此,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分析總結出,曲線圖的寫作思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線條劃分來寫,一種是按時間劃分來寫。一般來說,線條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前者,也是最常規的寫法。如果圖中線條數量較多,且圖形特征不是很明朗,則可以斟酌后者是否可行。
當然,時態的一致性,以及范文中的一些地道的表達都是值得學習和注意的,而一道題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練習一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邊練習邊思考,在練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掘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推而廣之到一類題型,以小見大,舉一反三,把自己從盲目而疲憊的“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有選擇、有針對、有想法地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攻克雅思寫作難關。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