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醫 醫療資源不均衡 法律漏洞 監管難 執法難
【熱點事件回顧】
熱點事件1:《焦點訪談》10月23日報道,非法行醫依然猖獗,某孕婦臨產找的是沒有任何行醫資質的非法游醫,導致嬰兒與產婦雙雙死亡。涉事游醫沒有任何行醫資格,根本不懂醫術,所用的止血鉗、鑷子等物品也完全沒有消毒。
熱點事件2:近日。有媒體爆出因非法行醫罪被判刑15年的“神醫”胡萬林,刑滿出獄后在洛陽重操舊業,致一名23歲生云旭陽死亡。據洛陽市新安縣警方證實胡萬林涉案,罪名仍是“非法行醫”。
【考點分析之原因】
非法行醫猖獗不衰的主要原因:
1、在城鄉接合部、新建開發區和外來務工者聚集地等偏遠地區,正規醫療機構和醫療資源偏少,醫療資源嚴重不均衡,群眾看病需求難以滿足。而且,正規醫療機構的收費對于這些群體來講偏貴,群眾看病負擔不起。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市場。
2、黑診所利潤極高、很多人鋌而走險。據報道,黑診所的游醫“看病”價格便宜,往往通過使用最低廉甚至假藥劣藥、減少消毒和器械耗材等必要成本,形成巨大利潤空間。比如說一般使用的針劑,進貨價格不到5角錢,游醫們每支收10元錢。
3、放水養魚、以罰代管。很多地方衛生監管部門“放水養魚”,也就是說,衛生監管部門的日常的開銷全都依賴于非法行醫診所的罰沒款,這就使非法行醫及黑診所難以杜絕,甚至充當黑診所的保護傘。同時,黑診所流動性大、隱蔽性強,執法難,執法力量薄弱等。
4、少數群眾醫學知識不夠、風險意識不強也為非法行醫提供了滋生土壤。
【考點分析之對策】
1、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對非法行醫的處罰未能形成足夠的威懾力,導致很多人在巨額利潤面前鋌而走險。根據我國現行的《執業醫師法》和《刑法》,非法行醫將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未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被行政處罰兩次后繼續非法行醫的追究刑事責任。在實際操作中,未致人死亡的非法行醫往往給予違法者取保候審或處以緩刑,或單獨處以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罰金。此罰款金額與非法行醫巨大的風險性完全不對等。違法成本太低致使非法行醫者敢于鋌而走險。因此必須要展非法行醫聯合專項打擊行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衛生、藥監、公安等部門形成聯合執法長效機制,提高非法行醫的違法成本和司法威懾力,讓黑診所無處遁形。
2、針對醫療資源地區配置不均的問題,要一步完善醫療保障,醫保要逐步覆蓋到進城務工人員,同時,均衡醫療資源,讓優質醫療資源進入城鄉社區。合理調整區域衛生規劃,鼓勵和吸納正規的醫療機構和資源進入城鄉接合部和新興開發區,在外來務工人員醫保政策方面更加靈活,覆蓋面更為廣泛。努力提高一線社區服務水平,緩解偏遠地區、困難群體“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