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到目前為止都是一門讀懂題目,代入數據,得出答案的較為簡單的學科,不需要很強的理解能力,也不需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我在學數學的時候,上課的時候要盡量聽懂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一般一堂課的知識點不會很多,老師更多的是利用例題讓學生掌握知識點。所以即使公式、定理、概念等很難理解,也可以通過提供的例題找到規律。實在是很難找到規律的時候,就需要聯想,不放過一點點蛛絲馬跡。
上課講例題的時候,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萬一這道題不懂但是老師卻結束了解釋怎么辦。我在這種時候就先觀察周圍同學,如果大部分人都懂了,那么就放棄研究這道題,先聽下一題;如果大部分同學都沒懂,可以要求老師重新講解一遍,不要等到下課,因為一般有這種想法都是難以實施的。
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雖然不如管理學等記憶性學科那么理論化,但是數學需要不斷的計算計算,不斷地做題才能夠強化,才能夠加深知識點在腦中的印象。而且在做題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關鍵的詞劃下來,并且隨手在空白的地方把直接告訴的條件換成數學語言寫出來,這樣就節省了很多重新尋找信息的時間。
除非是強化練習,不然做數學的時侯最好兩三個人一起做,雖然有點點鬧,但是一發現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說不定還能夠知道兩三種解決的方法。而且做數學的時候需要心平氣和,并且最好持續一個小時就換別的科目。因為在心情煩躁或者持續運轉的情況下,出錯率極高。還有就是不要以為自己做練習的時候錯了沒什么了不起,好像到了考試就不會錯了。實際上是一樣的,在考試的時候平常錯的地方依然會錯。所以做題的時候不要太快。但是可以放棄計算那些很繁復的題以及爛熟于胸的題,爛熟于胸的題不等于是模棱兩可的題,不是指那些今天做對了,明天就做錯了的模糊不清的題。
在用英文學數學中,由于格式等與中國的不太一樣。所以在對答案的時候,還需要關注答案的格式及寫法步驟順序。避免考試的時候被扣除不必要的分數(其實我也不知道格式錯了考官會不會扣分,以防萬一)。
(作者:郭玫昀預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