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F的考生大多數只有500學時的學習經歷,由于考試準備時間非常緊,考生不可能把字典里每個單詞所包涵的釋義全都背下來,也不具備能力明白哪一個釋義比較重要,并作為首要的釋義背出來。因此,在閱讀訓練或考試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考生辛辛苦苦地背出某個單詞的釋義并不能有助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法語toile這個單詞,字典里釋義是:“平紋布或麻布”的意思,但在E-TEF的閱讀材料里往往作“油畫”解釋,又如:variété這個單詞一般在字典里釋義是:“多種多樣,多樣性”的意思,而在E-TEF中常常作“流行音樂”解,還有aventure一般在字典里釋義是“冒險或意外事件”,如今這個詞經常代替histoire,作“經歷或歷史”解釋,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在準備E-TEF考試時必須注意法語單詞的常用釋義。
在語言學上每個單詞的釋義通常有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單詞的原有的釋義(sens propre),另一個是引申義(sens figuré)。在現代法語中我們發現不少單詞的引申釋義已代替了原有的釋義。編撰詞匯書要求編撰者盡可能地了解相關考試的內容,考試對象,搞清楚考試的題形,千萬不能簡單地,不加思考地從字典上摘入單詞,這樣可能會誤導考生。編撰者只有自己先明白所選定的單詞常用的釋義,才能讓考生在準備考試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言是隨著時代發展的,由于新事物和新觀念不斷涌現,人們對同一個單詞可能會賦予新的釋義。所以,考生在學習上也要 “與時俱進”,力求了解法語單詞最新的釋義,才能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從而跟上取得E-TEF的好成績。
此外,在法語教學中,我們的學生面對的語體主要是文學書面語體(除了另有特定的要求之外)。但我們發覺在E-TEF考試考試中的很多語言材料摘自國外各種報刊。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與E-TEF實際情況是脫節的。為了擺脫這樣的局面,考生可以通過報刊閱讀課了解國外報刊語體的特點和用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報刊使用的語體一般與文學書面語體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法國媒體記者在寫新聞報道時就偏愛使用動名詞結構作為文章的標題。考生只有了解兩種文體之間的統一性和特殊性,才有可能正確地理解文章里的內容。
此外,考生答題前,最好先快速地瀏覽一下試題,這樣可以了解試題的要求以便縮小搜索范圍,緊緊圍繞題目的要求去搜尋答案。有時,試題本身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還有文章中的標題、段落題目、較深色或不同的字體(斜體、黑體)以及圖表,圖片也可以直接掌握許多信息,幫助我們了解文章的內容,甚至直接找到答案。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