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這個暑假還在兩周時間就要結束了,新高三的同學們馬上要進入一個新的學期,投入到緊張的高三學期當時,高中三年我們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知識密度逐年提升,高一、高二各個學科會快速學完基礎內容,高三進入高考總復習階段,知識由點狀向網狀知識進化,題目綜合、難度提升。因此高三我們要堅持到底,突破自己,建立優勢,通過假期的學習提高自己綜合運用能力,突破重點、難點,以點帶面,取得進步!
目前的高三數學復習中,許多學生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但效果仍然欠佳。通過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復習方法不對,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夠。因此,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三數學的復習,便成了如何提高高考數學復習效率的關鍵。本文就我在高考復習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考復習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興趣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激勵狀態下發揮的潛力是平時的3至4倍。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勝過無數次枯燥的說教。聰明的老師甚至在學生錯誤的答案中也能發現小小的創意而加以鼓勵。事實上,在我們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就是因為缺乏信心而導致學習動力不夠,這一點在文科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他(她)們本身想要學好數學,但往往因為以往帶的帳太多,基礎太差,從而在課堂上沒法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沒辦法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及課外練習。久而久之,在課堂上走神、打瞌睡、看小說,甚至拿手機發短信聊天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全方位地了解學生,是教師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第一步。常與科任老師和家長溝通,尤其是常與學生本人對話,傾聽學生訴說,師生共同剖析原因、商討對策,可使學生覺得被人關注而勁頭大增,也便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某班級一同學高一的時候由于數學底子差而對數學喪失了興趣,老師發現后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要積極上進,并經常利用課外時間給他開小灶補課。一次單元測試中,他首次取得了上高中以來的第一個及格分數——95分,為此他高興得一夜沒有睡著。95分成了他數學科學習的一個轉折點。以后的課堂中,他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上課時積極動手動腦,敢于發表自己的哪怕是不太妥當的看法,課后經常找老師談學習體會。通過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最終這位同學在高考中數學取得了125分的好成績,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學。
二、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系統、合理的復習計劃
高三復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高考競爭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確保該目標的實現,老師應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高三階段復習的統籌安排和老師的復習計劃,并幫助學生根據教師相應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成績提高的具體的復習計劃。該計劃內容盡可能詳盡。目標要具體,既有階段目標又有整體目標。具體說來,在制定計劃前,首先將課本放在桌上,逐一瀏覽,做到心中有底,第一遍總復習,要以基礎知識為本,高考的根本重點在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萬變不離其宗,這才是″本″這一階段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做過偏過難的習題。此時應讓學生緊跟著老師步伐,決不超前,把每一章節、每一段的知識點全部弄懂,并開始養成重視“解題效率”的習慣。這個階段要注意三點:第一,上課一定要注意聽講,不能以“我已經懂了”為借口干其它的事情。因為這期間老師所講授的內容都是重點、難點和高考經常考察的知識、方法、技巧,而且這些內容又是老師們教學經驗的精華,如果上課走神、不聽,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損失。第二,注意勤翻書,多做題,鞏固了重點之后,再把其它方面的知識、方法、技巧全面的掃一遍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初步在頭腦中確立“解題效率”的概念。高考雖說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但一個殘酷的現實便是: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數量的題。針對這一點,我們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解題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進去,以最快速度決定解題方法,以最快速度演算直至得出結果,同時一定要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三、指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關注熱點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重點和難點就是通往勝利之路必經的一座座堡壘。怎樣才能攻克這些堡壘,成功地打贏高考這場戰役呢?
首先,教師可在本年高考考綱出臺之前印發前一年的數學考綱,通過對近年來考點、熱點以及在往年高考試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舊考綱對比來把握重點。其次,指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理解、討論歸納,自己找出重點、難點,如果學生自己找不出來,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出來,怎樣才能找出來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ㄒ唬┱n前環節:抓好預習工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及準備工作
?。?、向全體學生宣傳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為有效、高效聽課作準備。
?。病⒔榻B各階段預習要求
?。ǎ保┮患夘A習:即在假期中就讓學生對下學期所學內容有所了解,粗讀課本,模仿例題做最簡單的習題。
?。ǎ玻┒夘A習:即每周六、周日預習下周的教學內容,初步找出疑難問題。
?。ǎ常┤夘A習:即每天花上十分鐘時間預習次日所學內容,精讀復習課本。
3、讓學生按預習提綱進行預習,老師設計合理的提綱,讓學生有據可依,有法可循。
第二階段:指導學生預習,養成預習習慣
1、指導學生怎樣預習:
?。ǎ保┩ㄗx復習課本,了解大致內容
?。ǎ玻┘氉x復習課本,找出重點難點
?。ǎ常┌凑仗峋V,初步獨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初步放手讓學生設計預習提綱
?。ǎ保┱页鲂抡n的重點;
?。ǎ玻┲赋鲇X得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3)新知識的生長點哪里;
?。ǎ矗莆崭拍畋嫖?;
(5)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三階段:養成自覺有效的預習習慣
1、做好預習筆記,通過預習把掌握的知識,難以理解的知識摘記下來。
?。病⑴囵B學生由粗讀到精讀的學習習慣,善于抓住重點,圍繞重點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尋找預習過程中疑難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
?。ǘ┱n堂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有效聽課和合理記筆記的習慣
第一階段:在聽課的同時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1、宣傳記筆記的重要性,做到人人記筆記,堂堂記筆記。
2、老師指導怎樣記筆記:
?。ǎ保┢鸪踅處熖嵝褜W生記述重點內容或重點題型;
?。ǎ玻┯浭鲆呻y問題。
?。?、上課專心致志,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抓住關鍵,合理筆記,杜絕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第二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合理有效地記筆記,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薄⑴囵B學生隨老師的思路而思考、分析、觀察、解決問題,全身心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記筆記要求只記重點和典型例題。
?。?、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找出重點,抓住關鍵。
第三階段:學生學會取舍,合理安排。
?。薄⒂浌P記只記綱,只記題目,課后進行整理;
?。?、通過創設情景等吸引學生長久的注意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動腦,參與討論,發現問題直至解決。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所要復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就把握得很準了。
四、復習資料的選擇和利用的指導
許多同學(更多的是家長)為了在高考中領先于其它人,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得多,這無疑是件好事。但他們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卻往往是對他們最為不利的,那就是:購買和選擇大量的復習資料和講義,花去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沒日沒夜的做。他們的精神非常可貴,他們的毅力非常驚人,其效果卻讓他們自己都非常傷心失望。有些家長甚至說:“我的小孩已經盡力了,還是沒有進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實,他們犯了很多科學性的錯誤,卻不自知。
其實,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范圍,再多的復習資料、講義,也只不過是這一范圍內的知識的重復和變形。學生所做的很多題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識點,代表相同的方法,對于那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方法,做再多的題目還是于事無補,簡單無聊的重復除了使你身陷題海,不能自拔,耗盡了學生的精力不算,還使學生失去了信心,因為他可能比別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另外,每一套復習資料都經過編纂人員的反復推敲,仔細研究,都很系統地將相應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方法融會于其中。所以同學只要研究好一兩套具有代表性的復習資料,你該學的一定都能學到,該會的都能學會。
再者,“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太貪心。這本資料也好,那本資料也不錯,好的資料太多了,同學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題目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題目,永遠沒有盡頭,必然導致你對每一套資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都沒有系統地研究,反而會因為各種資料的風格、體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學習失去全面性、系統性,多而不精,顧此失彼,是高三復習的大敵。
五、指導學生如何反思總結
導致很多同學身陷題海,不能自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而不思”。題目是知識的載體,有的同學做了很多題目,卻仍然沒有明白它們代表同一知識點,不但不能舉一反三,甚至舉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華羅庚先生說過:“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們自己的注解,就愈讀愈厚,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學’并不到此為止,‘懂’并不到此為透,所謂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即把那些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反思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學而不思”的幾種具體表現。
?。保险n以為自己聽懂了,可仍然作業不會做,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這就是上課講的例題或例題的變形;總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題目,覺得每個題目都很新鮮,常常遇到那種好象從未見過的題型;
?。玻畯膩聿蝗ハ耄鯓影l展自己的強項,怎樣彌補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業就做,發了試卷就考。
?。常荚嚨臅r候突然覺得這就是老師講的某個典型的東西,卻有那種話到嘴邊說不出的感覺,或者根本找不到那種豁然開朗、猛然醒悟的感覺;
?。矗斃蠋熞偨Y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或要你總結某一章所學內容的時候,他總是支支唔唔無話可說;
?。担粋€自己所犯的錯誤,只是輕輕的告訴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簡單地歸結為粗心,但下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學而不思,往往就囫圇吞棗,對于外界的東西,來者不拒,只知接受,不會挑選,只知記憶,不會總結。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華羅庚先生說的“由薄到厚”,不會“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問題的本質,這樣,學習就很難取得質的飛躍。要做好基礎知識的梳理、基本解題思路的歸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與掌握。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定義、公式,數學中一些隱含的知識點、基本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第一輪復習的重中之重。因此,老師要建議同學先把書本吃透,要先把書本上的常規題做好(近幾年有很多高考題都來源于教材),在教師上課前要預習,必須在自己的頭腦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網絡,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基本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做小結和歸納。上課要把教師解題的方法學到手。每個同學必須對數學基本題的要求及應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數。學習要立足基礎,揭示知識發生、發展和深化過程,展示問題的思維過程,從中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應用,通過變式訓練歸納解題方法、技巧、規律和思想方法,促進由知識向能力轉化,實現自我完善,爭取收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效果。
六、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定標和確定復習策略
很多同學都知道好高騖遠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詞,但卻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騖遠。
有的同學由于自己覺得成績很好,所以,總認為基礎的東西太簡單,研究雙基是浪費時間;有的同學對自己的定位較高,認為自己研究的應該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學的,別人覺得有困難的東西;有的同學總是嫌老師講得太簡單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學成績不怎么樣,也瞧不起基礎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好高騖遠。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簡單的事實之中。一切高樓大廈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論,都是由基礎理論總結出來的。無論是多難的題目,最后總是深入淺出,歸結到課本上的知識點。無論是多簡單的題目,總能指出其中所蘊藏的科學道理。而大多數同學,只聽到老師講的題目,常常認為此題已懂,不需要再聽,而忽略了老師闡述“來自基礎,回歸基礎”的道理的關鍵地方。所以老師一定要提醒同學們重視雙基,千萬別好高務遠。
七、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對壓力的承受努力
高三學生的第一重壓力是外部壓力。這重壓力來自老師、家長與親友。老師、家長、親友與同學是中學生的全部“社會關系”,這份社會關系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保證。家長提供了學生的物質基礎,老師提供了學生的精神基礎,親友與同學給學生以關心與幫助,因此,學生一直是受著這多重恩惠成長起來的。顯然,學生一直在索取,他們基本上還沒有能力貢獻,要說貢獻,高考成功就是他們十幾年學生生涯的最大貢獻了。從這點看,學生如果高考不成功,內心會有無限的愧疚。“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心靈寫照了。
同學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殘酷的。如果高考能全部錄取,或如果沒有高考,則同學之間就不會有這種激烈的競爭;而因為只能是部分同學高考成功,因此同學間就有競爭的壓力。雖然狹義地看,一個特定的競爭對手也許在千里之外,因為大學里的同窗好友常常來自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但廣義地看,每一位高考學生都是別的高考學生的競爭對手,因為高考的錄取分數線是相對地制定的,而不是絕對地制定的。這樣,一位同學與另外同學的差距就構成了對這位同學有形的壓力,因為差距表明著目標有無法實現的危險。
高三學生的另一重壓力是內在壓力。這重壓力是由學生自己的心理期望值決定的。一位學生心理期望值越高,自己對自己的壓力就越大。比如一位同學想考取北京大學,但自己只有50%的把握,則該同學顯然在經歷著一種考驗,承受著一種壓力。在高考期間,有的考生在高考前出現嚴重失眠等現象,還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在考場上因緊張過度而使考試水準大大降低,這說明高考的壓力對許多同學來說已經超額了。因此,對考生緩解心理負擔,解釋心理壓力,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從考試成績的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直接關系到高考的成功與否。
對于來自老師、家長、親友的壓力,我們應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你的學習成長浸透著他們無數的心血,但考大學畢竟是為自己而考,而不是作為別人的工具而上考場的,因此,他人的期望只是一種預測而已,要盡量避免自己是為他人的愿望而考的想法。
對于來自同學之間競爭的壓力,學生應認識到,高考是全國范圍內的高考,而不是一個學校、一個地區內的高考,如果大家水平都很好,則都有被錄取的希望,而如果大家水平都差,則大家都有不被錄取的可能。一個班級成績最落后的同學可以在另一個班級成為尖子,因此,心胸要寬廣一點兒,性情要豁達一些,如果大家都進入到自己滿意的大學,都選擇到了自己興趣濃厚的專業,平時考試中分數的細微差距又何足掛齒呢?
八、解題策略的指導、即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好考試中的四個關系
?。保鉀Q好審題與解題的關系。有的同學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于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具體說來,就是從做題開始到解題完成都要注意,特別是解題完成后再認真讀一遍題是十分重要的。如計算上的失誤,應注意運算過程中每一步的準確性,減少跳步等。至于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上的問題,則是“查漏補缺”的重點,解決的辦法是:對做過的每一道題都應把與它相關連的知識和所用的基本思想方法都復習一遍,即所謂以點帶面,而不是就題論題。對每一道題(包括做對的)的復習都是一個知識面的復習,這樣做了幾個綜合練習之后,高中數學的內容幾乎就復習了一遍,重點知識就更為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就更清晰,掌握的知識網絡、數學思想方法就更完善。
文章來源:學而思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