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在線報名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斗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比賽的目標上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生動記載。此外,同名電影是由狄龍、姜大衛等主演的一部武打影片。
基本規則
職業拳擊 雙方選手使用8-10OZ拳套(賽前雙方議定),進行3分鐘一回合的對賽,一場職業拳擊賽為 4回合,6回合、10回合、12回合 WSB拳擊聯賽 WSB拳擊聯賽每場比賽為5個回合,每回合3分鐘 *拳擊聯賽 *拳擊聯賽每場比賽為4個回合,每回合3分鐘,比賽時,雙方頭戴硅膠制透明頭盔,身穿護胸進行比賽。
?。?/span>1)拳擊臺 國際拳擊聯盟(AIBA)規定,國際拳擊錦標賽、奧運會拳擊比賽、世界杯拳擊賽等國際正式比賽的拳擊臺*不得超過 6.10米見方。一般比賽的拳擊臺可在4.90米見方~6.10米見方。 在拳擊臺的一個中立角處設置專用臺階,供場外醫生和臺上裁判專用,同時避免比賽雙方的任何接觸。臺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臺角的立柱,四個立柱間用三條粗繩圍攔成一個正方形空間,以保護運動員。臺上四個角落處均放有5-7厘米厚,20厘米寬的軟護墊,運動員雙方分為紅色和藍色,仲裁席左邊的應放紅護墊,為紅角方,對面角放藍護墊為藍角方,另外兩個角放白色軟護墊,為中立角。中立角處要放置兩個小塑料袋,供臺上裁判員放用過的止血棉球和紗布。 比賽用的拳擊臺面必須要堅固結實,平整穩固,不能在臺面上有任何障礙,臺面上要有1.5厘~2.0厘米的厚氈子或橡膠墊,軟硬適度。臺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貼臺面,便于運動員在臺面上做任何技術動作。 拳擊臺四周的圍繩要堅固結實,一般用3厘米到5厘米直徑的粗繩。拳擊臺每側有3道圍繩,從四角的固定豎桿上拉出,3 道圍繩距離拳擊臺面的高度分別為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 圍繩應用柔軟光滑的材料裹起來,以免擦傷運動員。拳擊臺圍繩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厘米的繩外臺面,以保證運動員不致失足掉下拳擊臺。為了使圍繩更加穩固,四周的圍繩均須用兩條質地緊密,寬度3~4厘米的帆布以同等距離上下固定住。拳擊臺的圍繩也可用四道繩子,每根圍繩離臺面的高度分別為40.6厘米、71.l厘米、101.6厘米和132.1厘米。
(2)護手繃帶 拳擊比賽標準護手繃帶長2.5米,寬5厘米。歐洲拳擊錦標賽、世界拳擊錦標賽、世界杯拳擊賽和奧運會拳擊比賽的主辦國,應為每名參賽運動員的每場比賽提供繃帶??噹в扇坠芾韱T發給拳手拳套的同時發放,而且每場比賽必須發放新的繃帶。參賽運動員必須使用大會統一發放的繃帶。 護手繃帶一般都采用吸水性很強的棉紗制成,不要用其它質地的布料。纏護手繃帶時,要注意腕部可以適當地纏的緊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纏的過緊,因為纏的過緊,會使手指失去活動余地,影響技術動作的使用發揮。纏護手繃帶的方法和順序,可以按的順序進行。
(3)拳擊手套 根據國際拳擊聯盟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準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拳協批準,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 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臺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 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扎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厘米,寬不應超過2.5厘米。 按規則規定,臺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并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一般是1分鐘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松了,臺上裁判應幫助系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臺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4)拳擊服裝與護具 拳擊服裝包括背心、短褲和軟底鞋。背心應松緊適宜,不能影響技術動作的發揮。拳擊短褲要寬松長大,褲長必須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讓護襠有所暴露,更不能影響比賽。拳手必須穿軟底鞋,而且要綁緊牢靠。比賽時如果服裝出現問題,臺上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給運動員1分鐘的時間更換、最多不超過2 分鐘,運動員應準備好備用服裝,以備更換。 拳擊的護具包括護頭、護齒和護襠。參加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頭,雙方運動員,護頭的規格、樣式要統一,一方為紅 色,一方為藍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護頭必須是拳協批準認可的統一護頭。(WSB不用戴護具)。 規則規定,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齒,護齒的大小應合 適。如果運動員沒有自帶護齒,東道主有義務提供。比賽時不允 許運動員故意吐出護齒,否則要受警告。如果護齒被打掉,臺上 裁判員撿起后把拳手帶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沖洗干凈后,再由臺上裁判員給運動員戴好。運動員不能隨意更換護齒;不戴護齒,比賽不能進行。運動員要穿戴護襠,如果護襠脫落或損壞, 要及時更換和穿戴好,在1分鐘內不能換好時,運動員可不戴護襠繼續打滿該回合,然后在休息時更換護襠。如果休息時不能及時穿戴好護襠,比賽則不能繼續下去。
根據國際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準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拳協批準,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 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臺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 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扎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厘米,寬不應超過2.5厘 米。比賽期間,要有兩名拳套管理人員專門檢查拳套,如果懷疑手套有問題,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檢查運動員的拳套以及繃帶是否符合規則要求。 按規則規定,臺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并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一般是1分鐘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松了,臺上裁判應幫助系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臺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最早的拳擊規則是1729至1750年稱霸英國拳壇的杰克·布榮頓于1743年制定的。 拳擊在國際上分WSB職業聯賽與職業兩種比賽。奧運會舉行的拳賽屬于世界拳擊聯盟組織的比賽,奧運會拳擊選手自動獲得參WSB職業聯賽的資格。 拳擊比賽
拳擊比賽在由三條繩圍繞的拳擊臺上進行。一場業余拳擊比賽有5回合,每回合3分鐘。拳擊運動員要戴(拳擊)手套。其他用具包括:頭盔,護齒,運動短褲和護襠。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按體重分級。 赤手的拳術,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當作一種為自衛而習練的技藝,而且被列入古代奧運會。1867年英國采用了昆斯伯里拳擊規則,(比賽者)要戴(拳擊)手套進行比賽。1880年業余拳擊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46年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成立。2008年世界業余拳擊聯合會改稱為世界拳擊聯盟。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于領先地位的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國。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
拳擊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只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制的柔軟手套,按 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兩只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于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 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斗”。 拳擊的比賽規則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國際業余拳聯 (AIBA)自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規則中,規定業余拳擊比賽實行5個回合制,每個回合打2分鐘,回合間休息1分鐘;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鐘。世界拳擊聯盟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主要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判定勝負,被擊倒一方如果在10秒鐘內不能站立起來恢復比賽,就判對方獲勝;比賽時職業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世界拳擊聯盟比賽設有11個級別,職業拳擊比賽設有17個級別。 拳擊的獨特之處還在于人們對拳擊運動的不同看法。拳擊是人對人的競技項目,因而比賽時表現出來的打和被打,以及產生 的傷害后果,特別是職業拳擊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場面,在許多人的思想上產生極大的異議。使得許多人呼吁取消拳擊比賽。 由于拳擊需要肌肉的強大爆發力,需要完善的技術和戰術, 所 以,拳擊是最復雜的競技運動之一。比賽時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情況,要求運動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準確地了解對方的基本狀況,同時還要迅速作出相應的判斷并采 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守。不僅對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 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煉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秀的特點。
拳擊對人體和社會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 在以下幾個方面。
可以增強人體的力量
拳擊比賽時要靠人體的爆發力來完成攻防動作, 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的力量發揮出來,才能夠達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動作,這就要求拳手具有強勁的爆發力。 訓練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時的彈力和出拳時的爆發力,要比一般 人高出幾倍,同時其出拳的速度也會相應增快。經常練習拳擊。就可以鍛煉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爆發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擊愛好者和運動員的肌肉素質。 進行拳擊訓練和比賽時,需要人體肌肉在高度緊張狀態下,持續較長時間的工作,這對人體肌肉和其它功能系統的持續工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拳擊比賽時,肌肉活動強度大,動作持續時間長,如果訓練水平較差的拳手,要想堅持五個回合的比 賽是非常困難的。比賽時拳手的身體肌肉和精神高度集中,容易 造成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疲勞。經常練習拳擊,經常參加拳擊比賽的拳手和拳擊愛好者,可以在練習和比賽中提高肌肉長時間工作能力,提高人體各系統的活動機能,從而增強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體能夠適應長時間高度緊張狀態下的 工作、訓練和比賽。 拳擊還可以增強練習者的絕對力量。在拳擊練習,特別是拳擊比賽時,拳手必須具有較大的絕對力量,才能達到攻防的目的。也就是說,必須具有重創對方的力 量,才能在拳擊比賽中占據優勢和主動。所以,大部分拳手都十分重視絕對力量的練習,經常做大量的上肢力量以增加進攻時的威力。據測定,世界優秀 拳手的發拳力量可以達到500公斤。具有較大力量的拳手在比賽 中 會使對方心理上產生畏懼,喪失比賽的信心。但要注意,絕對力量是要和速度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只有強大的絕對力量,而速度較慢,就很難打到對方,使力 量使去意義。所以,在拳擊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絕對力量和速度的結合,通過最快的速度發揮*的力量,是取得拳擊比賽勝利的關鍵條件之一。
可以提高人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
拳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靈敏 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在拳擊比賽和訓練時,運動員要熟練地掌 握運用各種技術方法,靈活地變化運用各種戰術,并且要隨機應 變地隨場上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技戰術,同時要完成各種技術組 合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應能力,否則就會受制于人,處處被動。經常練習拳擊和參加 拳擊比賽的人,他們靈敏性和反應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鍛煉和提 高,這種靈敏性和反應能力表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會使你 覺得生活輕松自如,從而增加人的生活樂趣和情趣。
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拳擊運動是手腦并重、全身活動的運動項目,練習拳擊或參加拳擊比賽時,人一直都是在不停地跳動和運動之中,而且,拳手所采取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大腦縝密 的、快速的考慮之后進行的,所以,這對人體的運動器官和大腦的分析反應都有極高的要求,使人體的運動器官和大腦得到充分的鍛煉。又由于拳擊訓練和比賽時, 需要在高度緊張狀態下進行高強度對抗,所以對拳手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充分的鍛煉。據實驗測試,拳擊比賽時運動員 的氧吸收量每 分鐘達3000毫升,脈搏每分鐘達200次左右。生理測試表明,訓練有素的拳擊運動員的心臟體積有增大現象,心肌搏動強而有力。拳擊運動員的競技年齡比其它競技項目的競技年齡要長得多,一般可保持到40歲左右。比如象美國拳王阿里38歲時,仍 在參加職業拳擊比賽;美國拳王福爾曼45歲時還在參加職業拳擊比賽;去年戰勝泰森的美國拳手、新的世界拳王霍利菲爾德,是在35歲時第3次獲得這一殊榮的。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拳擊運動對人體的良好作用。 拳擊既是人體能力的較量,同時也是心理智慧的較量。長期從事拳擊運動,會培養人們頑強拼搏、敢打敢拚、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也培養人們對事業的專注和執 著追求的精神。由于拳擊運動具有極其強烈競爭的特點,可以鍛煉拳手臨危時的應急能力,培養拳手在危險狀況和高度緊張狀況下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這不僅對拳 擊運動有利,而且對于拳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進行冷靜處理,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拳 擊做為一種空手格斗技能,學習掌握好拳擊技術之后,就可以把它運用于實戰之中。拳擊的攻防技術比較簡單,容易掌握,經過反復訓練實踐后,作為防身自衛的一 種手段是非常有效的。通過拳擊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訓練,可以提高練習者的防身意識和自衛方法,在打和被打的練習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衛的本領,提高練 習者遇到侵犯時自我保護能力。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