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作為民族音樂的瑰寶,外形古樸典雅,聲音優美動聽,且有著好聽易學的特點,因而深受民族文化愛好者的喜愛和歡迎。
儒鴻書院《琴-古箏》課程的設置是旨在國學技藝的欣賞與研習。通過學習,掌握在社交情景下以“樂”悅人、以“樂”悅心的能力,進而實現跨文化交際實務的成功。
本課程主要講授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手型、古箏基本知識和選購古箏、掌握基本指法(如:勾、托、抹與顫音練習,撮、劈與顫音練習,托、劈、勾、抹綜合練習,上滑音與重顫音練習,4與7的練習,連托與連抹練習,花指與劃奏練習,固定按音練習,搖指練習與“懸腕搖”奏法等)彈奏技法、掌握最基本的節奏型、用指規律以及簡單的左右手配合的小樂曲。
本課程還兼容了古箏樂曲賞析,增加了您社交情景下的談資和文化底蘊。
關于儒鴻書院
儒鴻書院是隸屬于儒森教育旗下專業培養“國際注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的項目。
儒鴻書院是專注于從事ACI國際注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資格認證和高級職業人才培訓的項目。
儒鴻書院作為ACI(美國認證協會AMERICAN CERTIFICATION INSTITUTE)職業高級經理人培訓基地,具有組織相關人才申請ACI考試和ACI資格認證的資質。
儒鴻書院核心課程之一的《國學與文化導論》是從審美與和諧的視角學習國學,為學員輸送精神和文化的安身立命之根。儒鴻書院“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課程不僅涵蓋了國學課程,同時結合著*傳統琴、棋、書、畫、茶之國學技藝進修,再通過東西方文化的比較、話語溝通藝術、跨文化交際藝術和形象與禮儀藝術的實踐技巧與案例學習,幫助職業高級經理人掌握實務中的跨文化交際管理能力。
儒鴻書院的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和“國學技藝課程”,它們是儒鴻書院“跨文化交際管理師”培養項目的一體化課程。
國學技藝-平晚班:周一至周五(晚)7:30-9:00pm;
國學技藝-周末班:周六和周日(白天)13:00-16:00pm;
核心課程周末班:周六和周日(白天)9:00-12:00am;
核心課程學習周期:12周;
國學技藝課程學習周期:4周(平晚班)或12周(周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