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曾出版過一份《中國民辦教育生存報告》。在這份報告的第178頁,有如下的一行文字:“在過去的幾年里,這個長著細長眼睛和高高額頭的家伙旋風般地成為雅思考試的代名詞。”
這里提及的“家伙”名叫胡敏;“胡雅思”就是他的代名詞。“胡雅思”目光柔和、語速適中、臉上總掛著笑,是個怎么看都很溫和儒雅的人;走近他,你又會發現他其實剛猛用力,做事力求完美,說話也常使用最高級別的形容詞用以強調和表達情感。
胡敏: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北京新航道學校校長,留英學者。曾任國際關系學院英語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并多次應邀赴英聯邦國家、日本、韓國等地的世界知名大學和國際語言培訓機構進行訪問和講學。2009年,獲英國文化協會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試20年20人”杰出貢獻獎。被外界稱為“中國雅思之父”、“胡雅思”。
1987年,雅思考試進入中國大陸,當年全國只有一個考點,僅不到50人參加考試;這年,胡敏還是上海師范大學一名在讀研究生。
1999年,隨著雅思考試獲得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移民局的認可,這一國際語言測評領域的后起之秀在中國也悄然興起。這年,在新東方就職的胡敏決定前往英國倫敦拜訪時任英國文化委員會雅思項目總裁的肖恩•海德,與其探討雅思的前景和發展。
2004年,全國雅思考生人數達10萬,國內開設考點25個,每年舉辦35次考試。也就是這一年,胡敏告別新東方,創建了北京新航道學校。
雅思在中國走過了24年,但真正輝煌卻只是短短12年的事。12年里,胡敏為其在中國的推廣傾注了大量的心力,12年里,他也找準了人生的定位,并在這雅思一坐標點上“接受了一次又一次洗禮,體會到了弄潮人的快樂與幸福”。
1.雅思考試常常會有調整,這些調整對一個考試系統來說是自我完善,但對中國考生的影響又是什么?
胡:雅思考試的每次變化都不是根本性的變化,大多為局部調整。很多培訓機構在發布信息時存在夸大成分,其實沒有必要恐慌。
例如2007年5月起,雅思寫作和口語評分引進半分制,就是為了更加精確地評估我們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至于寫作、口語這兩項的分數比閱讀低很多的原因,這說明中國學生的邏輯能力較強,而思想表達類的輸出式英語能力就相對較弱。
2.這兩年,北美留學考試項目的熱度很高。從專業的角度看,托福和雅思應該如何選擇?
胡:如果留學的院校是屬于常青藤聯盟的話,那選擇托福自然更加有優勢,這是和美國英語口音與文化背景有關。因為你在準備托福考試時,自然會接觸到相關的信息內容。
但雅思更考驗對一門語言的掌握,可以說雅思考試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唯一能真正反映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考試。因此,它的適用面更廣。而隨著出國留學的選擇更多,雅思報考人數不斷增加的事實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3.新航道是否對我國雅思考生的答題情況做過相關調研?大致情況如何?
胡:根據歷年的考試情況,我們發現中國考生在閱讀部分表現最好,其次是聽力,寫作第三,口語最后,全國考生的平均分不到6分。
以寫作為例,學生缺乏靈活運用多種詞匯表達和豐富的句式進行謙辭造句的能力,更不用說組句成章了。有效詞匯量少;拼寫錯誤、語法受中文影響;句式結構單一、文章建構銜接不熟練;表達觀點時主觀性太強,闡述缺乏客觀性;文體概念弱,寫作如聊天等這五個問題是我國考生在完成作文部分時最突出的幾個問題。
4.目前我國雅思培訓呈現出怎樣的態勢和格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考生如何選擇?
胡:目前我國的雅思培訓市場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大家都看好并且想分食這塊蛋糕。但目前不少培訓機構的商業氣息太濃。
從師資方面來說,目前雅思培訓教師的人員構成主要是歸國留學生、大學教師和經過各培訓機構培訓的教師。有些教師本人都沒參加過雅思考試、有的更是自身英文水平不過硬,誤人子弟。
在教材方面,有的培訓機構知識產權意識很弱,自主研發的教材較少,甚至將真題打亂次序重新編輯,用于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和課程設置方面,一些培訓機構在課堂上往往忽略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應試技能,人為地把應試技能與英語水平提高分割開來。
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培訓機構。新航道就有一個根據需要達到考分目標提供不同教材的做法。一共12本教材,5.5分、6.5分、7分以上的都有。同時考生也應該擺正心態,英語是一門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向,就像我們說的“用英語點亮人生”。只有不將它當做一門考試來應付,自然也不用擔心這只“攔路虎”了。
文章來源:環球雅思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