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在線報名
音樂可以為人們創造一個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幻想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幻想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意象、形象以及色彩。也就是說,音樂就是連接意識與非意識、現實與幻想的橋梁。在帶領學生欣賞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時,筆者在平時教學中就十分注意觀察學生情緒、表情和語言的變化。
比如在欣賞汪峰的《飛得更高》時,學生臉上流露出了一種向往、欣喜的表情,思緒隨著歌 曲飛揚。歌曲放完后我問學生的感受,學生表示自己的思緒就像被歌曲牽著一樣,進入到了一個新奇世界,那里有無邊無際的原野,天空中偶爾掠過幾只雄鷹,心里面有一種無法遏制的欲望,使得自己迫切地想要一展宏圖。音樂治療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對患者使用深層放松的技巧,目的是幫助患者達到放松肢體、調節情緒、并進一步提高覺察情緒的能力,達到與治療師做口語或非口語溝通的目的。尤其是針對抑郁癥、精神分裂等創傷癥候群的群體,在導引式深度放松之后,皆可提高病患情緒表達的意愿,并且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音樂治療有著不同的方式,有音樂配合的心理治療,是治療師利用音樂對人的情緒、情感的作用,通過捕捉求治者在音樂作用下產生的聯想,來找出造成其疾病的根源,以修復創傷。
不同音樂可以使人的生理產生不同反應,如心率、血壓、內分泌、腦電波等變化。同一首曲目在不同的引導語暗示下,也會讓受眾體驗到不同的感受,從而達到不同的治療目的。讓音樂所表達的赤裸裸的情感信息,誘發受眾的內心產生共鳴。這一特點對于臨床治療來說是關鍵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當語言的努力歸于失敗時,音樂可以幫助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而這一關系則是治療成功的基本動力。
音樂治療有利于維持良好精神狀態
音樂治療的原理就是利用音樂特有頻率、物理特性、感染力、聲壓調解人的生理,尤其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節奏,使人處于一種情緒穩定的狀態,有時候還需配以一定的輔助療法和藥物。比如,現有藥物治療老年癡呆癥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若以音樂治療為主,藥物為輔的話,便能使治療效果得到改善。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音樂對老年人的精神、生理功能進行校正、調解和恢復,以喚起他們的反應和感知,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音樂治療有利于調解情緒
無數實踐證實,高中生由于面臨升學壓力而長期處于精神緊繃的狀態,長期以往,其機體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人的情緒是會影響健康狀況的。專家指出,人在愉悅狀態下時,精神和肌肉組織處于放松狀態,此時其每分鐘脈率比平時減少了8次,動脈壓也下降了20mmHg,機體系統處于良好狀態。
音樂治療會影響大家的情緒
悠揚大調會勾起人的悲傷之情,因為這類音樂傳遞出來的多為一種凄涼、憂郁、苦悶之感;快速的大調則使人心情舒暢,因為這類音樂聽來朝氣蓬勃、輕松歡快;快速的小調則會使人情緒激動,因為這類音樂節奏短促,容易令人感到緊張、不安。不同的音樂帶給人的感覺刺激是完全不一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專家學者才提出了利用音樂來治愈人們心理疾病的想法。
音樂就好比是“時光機”,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能夠讓人回到最快樂的時光,使心情和情緒得到釋放。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音樂鑒賞課上,每當播放諸如《童年》以及《童年的回憶》這類耳熟能詳的歌曲和樂曲時,都會開始回憶自己的童年,甚至情不自禁地跟著播放器唱起來,眼里滿滿都是童真,似乎又回到了那個無拘無束的童年時代。
如果您還想進一步了解音樂治療帶來的作用及相關課程,請關注京師博仁音樂治療官網進行詳細了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